APP下载
机会在手,求职信息实时掌握
    Alternate Text
    APP下载
    Alternate Text
    微信公众号
    Alternate Text
    小程序
首页 > 事业单位招聘 > 招聘详情

危中寻机 佛山制造的需求响应术

分享至

佛山南海区大沥镇,中南机械工厂内,原来放置数控机床的地方,如今被一台台口罩生产机取而代之。在这里,每天可以下线3台平面口罩机和1台n95口罩机。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口罩、防护服、测温枪等防疫物资需求剧增。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佛山,一批企业积极响应防疫紧急需求,在短时间内搭建起一条口罩产业链,以“佛山速度”驰援全国抗疫。

同时,面对疫情后不断升温的“无接触市场”,一批佛山企业发挥市场优势和制造优势,开发出无接触电梯控制系统、钱币消毒柜、远距离测温枪等防疫“爆款”产品,率先抢占新兴风口。

疫情是企业应变能力的较量场,同时也是企业洞悉新趋势能力的竞技场。一批佛山制造企业迎“风”而上,推动品质和技术升级,抢抓疫后发展新机遇。

佛山速度

10天造出口罩机

在中南机械工厂内,短短几个月,口罩机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迭代升级的过程。不久前,该公司最新开发的“znkzj-1t1-00全自动口罩机”通过广东省质量监督机械检验站检测,开始批量投放市场。

创立至今,这家企业一直致力于大中型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是“雪龙号”科考船、国产大飞机等大国重器的重要零部件生产商。

年初,疫情暴发导致口罩产业链从原料到成品的极度紧缺。1月31日大年初七,一通紧急电话打到了中南机械,来电者是国内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企业之一——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下称“必得福”)。

1月24日大年三十,必得福就紧急开通3条口罩生产线,由于国内物流陷入停滞,一些精密核心零部件损耗后,原厂家无法短时间内替补上。必得福希望中南机械能够帮其生产部分精密零部件。

从柴油机关键零部件跨界到口罩机零部件,从技术原理上来讲并不难。但一切从零开始,考验的是企业快速的组织生产能力。

口罩机从零件到整机,所需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达300多种,同时要保障精度和匹配度。短时间内备齐所有的零部件,绝非仅靠中南机械一家企业就能完成的。而疫情造成的各省各市间物流交通的暂时封闭,也使得更广泛地寻求零部件供应的思路不可行。

此时,佛山地区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协作能力的优势凸显。

为了响应抗击疫情的号召,佛山市机械行业协会组织下属10多家企业全力配合进行零部件制造。仅在佛山供应链内,中南机械就获得了基本零部件支持,并“共享”了职业院校的技术学员。

凭借几十年精密制造技术积累和行业内的紧密协作,2月28日,中南机械第一台口罩机下线。从做决定到出成品,前后耗时仅十天。

在这场造口罩机的“突击战”中,中南机械不是“唯一”,仅是“其一”。在佛山,有一批企业紧急转产口罩生产设备,短时间内填补了产业链上的空缺。

位于顺德陈村的佛山市松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松川机械”),曾经有过短暂的口罩包装机生产经验,但由于市场需求量小,企业并未发展这项业务,转而深耕包装机械行业。面对疫情,松川机械迅速决定重操旧业。

2月10日,松川机械全力投产口罩包装机,工程师们连夜赶工,2天就完成了技术提升改进和测试,将原定20天的交货期,直接压缩至5天。其间,部分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不足一度成为扩产难题,松川机械采取调整工艺和寻找替代品等方式解决,有的部件甚至直接让员工在车间内自己开发出来。

除此之外,在口罩机的供应商名单上,还有宝索机械、华焯科技、瑞普华机械、益百机械等佛山装备机械企业。3个多月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口罩生产商日夜蹲守在这些佛山工厂门口,等待口罩机下线。

如今,随着国内疫情缓和,口罩行业也进入波峰后的“冷静期”。佛山这批转产口罩机的企业开始从应急生产转向高质量生产。“中南机械会继续经营口罩机这条业务线,并且继续提升口罩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助力口罩厂商生产高质量的口罩。”中南机械副总经理毛卫东说。

深挖痛点

用“防疫+”开发新品

以民营企业为底色的佛山,其最大的特点正是快速响应的“地面战”能力。面对疫情催生的新需求,一批佛山企业精准洞察市场痛点,打造了一批“疫外”爆款新品。

疫情期间,作为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电梯因密闭性和乘坐时人员交叉接触而受到高度关注。为了避免接触可能带有病毒的电梯按键,纸巾、牙签、一次性手套等搭梯方式层出不穷。

在佛山南海桂城街道,专注研究电梯人机交互系统的佛山市伟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伟邦科技”),迅速意识到市场对于“无接触操控”的电梯有迫切需求。春节假期期间,伟邦科技的团队就隔着网络为新产品打起了“腹稿”。

2月10日复工当天,伟邦科技团队就拿出了“电梯加装手势呼梯模块”的设计开发方案,率先将手势控制技术引入电梯行业。用户只需在电梯前自下而上扬一扬手,就相当于按了电梯“上行”键,自上而下扬手就按了“下行”键。

这种使用简单的手势来控制电梯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疫情期间不必要的接触。当天晚上,伟邦科技董事长潘伟欣发布朋友圈,宣告了新产品“诞生”,当即就有3家地产、物业和产业园区客户下订单。

接下来5天内,伟邦科技相继推出了“电梯智能紫外线消毒控制器”“体温人脸识别终端”两款新产品。2月18日,伟邦科技的“电梯智能紫外线消毒控制器”在一家电梯企业的产品中试装成功。此时,距离伟邦科技复工仅过去8天。

位于顺德杏坛镇的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下称“康宝电器”)也在疫情下迎来了一次“高光时刻”。作为消毒柜行业领军品牌,针对疫情防控,康宝电器于3月份就宣布推出了“钱币消毒柜”“衣物消毒柜”“茶杯消毒柜”“鞋帽消毒柜”“消毒洗碗机”等多款新品。

通过“紫外线+高温”“臭氧+高温”相结合的技术原理,康宝电器的几款新品可以给人民币、书籍、口罩、内衣、外套等进行全面消毒。这些切中需求痛点的新产品推出后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其中,国内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向康宝订购了数千台“钱币消毒柜”。

距离康宝电器30公里,顺德陈村镇一家名为广东昇辉电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昇辉控股”)的公司,开发出远距离测温枪,可在1—3米范围内起作用,减少了近距离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大大地提升了检测效率,更适应高速路口、社区、商超等场景的需求。得益于新产品,该公司一季度接到的订单超过去年同期两倍。

更有企业另辟蹊径,发现需求痛点。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称“嘉腾”)的董事长陈友在新闻中获知,某监狱发生集体感染事件。究其原因,是监狱内集体生活和就餐方式存在很高的感染风险。

陈友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尝试用嘉腾的工业agv物流机器人产品,来实现监区内送餐。嘉腾很快就完成了送餐机器人的研发,已开始与广东等地的监狱开展对接。

疫情下,“佛山制造”用行动彰显,不仅是“有家就有佛山造”,更是有需求就有“佛山造”。

迎“风”而上

从快速响应到发现趋势

“中国的产业与企业对突发需求的供应能力是不用发愁的,供应弹性很大。但考验是,疫情过后,如何将产品再推上一个台阶。”经济学家周其仁说。他认为,紧急需求会刺激出应急的供应,但不一定能造出长久的好产业。

当下,企业面临的挑战是,辨识哪些紧急需求会发展为常态化需求,用高品质产品去满足常态化需求。

在陈友看来,疫情将大大提升公众对机器人的接受度,毕竟机器人不用担心感染病毒。尤其是在医疗领域,消毒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尸体运输和解剖机器人会有广阔的市场。这是值得企业深耕的新方向,嘉腾也决定发力进军医用机器人领域。

过去,嘉腾的机器人产品主要应用在制造业工厂,要拓展至医用领域,并不简单。为此,嘉腾找来一位好帮手——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哈姆林手术机器人研究中心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杨广中。

今年6月底,嘉腾三位联合创始人与杨广中就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和落地方法进行了探讨,双方建立了定时沟通机制,将合力打造医用机器人。

伟邦科技也看好电梯无接触操控将演变为常态化需求。潘伟欣预测,未来,无接触操控将成为电梯的一项标准选配功能。因此,伟邦科技计划在电梯无接触操作的研发上做更大投入。

日前,伟邦科技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成功“牵手”。双方将合力推动“空中成像交互屏”在电梯行业实现产业化。空中成像交互屏可以实现空中投影及虚拟操作。潘伟欣表示,未来,这项新技术不仅可以让电梯实现无接触控制,还可以运用在远程虚拟会议上,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广阔。

即便是在紧急需求的响应上,产品也有品质高下之分。就在口罩这个紧急风口上,也有佛山企业不满足于制作普通一次性口罩,而是加大研发力度,制作更高品质的口罩。

位于佛山高明的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下称“溢达”)便是其中一家企业。作为全球最大的衬衫生产商,2月初,为了解决员工及社区的“口罩荒”,溢达“跨界”转产口罩,并成立了口罩生产筹备组。

溢达研发中心在公司现有防水和抗菌化学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突破和改良。同时,溢达研发中心快速启动自动化口罩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在多轮头脑风暴和自主摸索后,溢达开发的“十如仕”棉布口罩应运而生。

不同于医用一次性口罩,这款民用“十如仕”口罩可水洗重复使用至少30次,极大地节约了疫情下紧缺的专业医疗物资,也能满足普通居民基本防护要求。同时,口罩配有独特的耳绳调节器,关注使用者的佩戴体验;商标上的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货品真伪和使用清洗方法等信息。

溢达的高品质口罩与市场上大部分口罩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力。数据显示,截至6月中旬,溢达生产口罩近4000万只,已销售3500万只。

短期需求响应,出手快者也许获利;但当市场回归理性,仍然逃不出“品质高者为王”的市场规律。“佛山制造”在疫情中展现的以快制胜的功夫,是雄厚制造实力的体现;但只有关注长期的市场前景、在产品品质和技术上不断升级,方可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而出。

■佛山案例

嘉腾:掘金“无接触经济”

疫情发生前,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称“嘉腾”)的董事长陈友没有想到,agv(自动导引搬运车、无人搬运车)可以应用到如此多的场景中。

作为佛山机器人企业代表,嘉腾于2005年开始专注于移动机器人agv软硬件的研发创新。2005年,嘉腾推出第一款无人搬运车。2008年,嘉腾推出第一款简易型搬运机器人。随后又推出了“小白豚”“大黄蜂”等一系列高度智能化的搬运机器人。

今年,为了防控疫情,住宅、办公室、公共场所等各类场景都增添了“无接触”的新需求,可以跑腿的机器人成为不少场所的替代选择。

这让陈友意识到机器人市场潜力正在快速释放。他在朋友圈记录道:“今年很多人会唤醒,会知道机器人的重要性,今年才是机器人的元年。”

嘉腾开始积极寻找新商机。首先是医院,事实上,早在6年前,嘉腾就曾针对医院的消毒需求,开发一款医疗消毒机器人,但由于“生不逢时”,这款机器人当时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也没有成为嘉腾机器人的主流产品。

“过去,机器人的定位主要是节省人力。”陈友分析。机器人成本和人工费用的权衡是决定机器人能否推广的重要因素,而医疗消毒机器人可替代的人工有限,两相比较,医院依然倾向于选择人工消毒。

但是疫情的暴发改变了这一传统认知。“无接触”已经成为各类消费、服务场景的刚性需求,医院正是对无接触服务需求最迫切的场景之一。嘉腾再次将医疗消毒机器人的开发和推广提上日程。

另一个让人意想不到且市场潜力较大的场景是监狱。监狱采用集体生活制度,以往人工送餐和集体就餐的方式,在疫情下存在接触感染的风险,agv恰好可以实现无接触搬运,降低感染风险。“相比工厂等复杂的应用场景,监狱送餐属于较为简单的agv应用场景。”陈友说,日前,嘉腾已开始与广东等地的监狱对接需求。

机场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登机廊桥消毒以往是由两名工作人员背着设备花费两个小时进行消毒。嘉腾针对廊桥做了解决方案,机器人不仅可以消毒,还可以在消毒后进行自动检测。

在这期间,也有公司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比如,香港一家环保公司希望嘉腾为其打造一款回收垃圾的机器人,执行自动搬运垃圾桶,将垃圾倒入垃圾车的任务。

由于垃圾桶都是标准化的形状,倒垃圾机器人要做的就是将其抱起来,倒出垃圾并放回原处,相比需要避开障碍物的扫地机器人,倒垃圾机器人实际上更为简单。“嘉腾当前已经拥有相关的技术基础,当前要做的是将其产品化并推向市场。”陈友说。

企业来论

技术研发

要超前规划

陈友

嘉腾能在疫情下快速反应,推出一系列针对新场景的agv(自动导引搬运车、无人搬运车),并且吸引企业主动掏钱投入研发,这是嘉腾长期以来沉淀的技术优势在发挥作用。创立18年来,嘉腾坚持在研发上加大投入。在研发方向上,嘉腾不沉迷于做容易的事,而是主动另辟蹊径,在硬的地方、难搞的地方下力气。进入创新研发的“无人区”才是更有价值的事。

举一个例子,大约3年前,嘉腾接到可口可乐饮料厂的一个项目方案。因为饮料厂地面湿、黏、滑,一般来说,在agv运行过程中,若环境潮湿,地面太过光滑、有油污或有水渍,都可能导致agv运行打滑、跑偏或者牵引力不足的情况发生,安全和稳定性都无法保障。

可口可乐希望我们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要破解打滑的难题,最重要的是要有能防滑的轮胎。我们找遍全球大大小小的agv轮胎供应商,但最终都未能找到满足潮湿环境使用条件的agv驱动轮。当时,嘉腾放弃了可口可乐饮料工厂的项目。

但是这个难题不仅在可口可乐饮料工厂存在,在其他饮料厂也存在。行业内没有人去解决,有可能是认为回报率不高,但是我们认为这件事值得做,做成了可能就会为企业打造了一个“杀手锏”。

所以,我们放弃了项目,但是没有放过这个技术难题。我们与中南大学合作,进行了立项开发,成立研究小组。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在今年取得突破,研发出了agv防滑驱动轮。我们现在再拿agv防滑驱动轮跟可口可乐谈合作,对方也很开心,他们也一直苦恼没人去破解这个难题。

这次疫情以及当前的经济形势,更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存在哪些弱点,很多技术都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但是看到了弱点就要下功夫解决。我们最近还与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展开合作,我们想要突破一个有关传感器的“卡脖子”技术,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取得广东省科技厅的立项资助。

放眼全世界,德国是公认的工业制造强国,他们的企业是如何对待技术研发的呢?我说一个自身经历的事情。几年前,我在德国一个小镇拜访供应商的时候发现,这个小镇企业,竟能将叉车承载能力做到承载60吨升高9米。要知道,国内大部分企业承载超过10吨都做不到。嘉腾曾经做过一个承载10吨的叉车,但是仅能升高1米。

他们研发60吨位的叉车肯定不是源于市场需求,60吨位的叉车现在还没有“用武之地”。但是未来一旦出现了突发事件,需要用的时候,全世界只有他们能做到,这就是可以“卡脖子”的技术,这就是让企业领先于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从10吨到60吨,背后需要改进的东西非常多。并不是6个10吨位叉车的电机拼在一块就能满足60吨位叉车的需求,必须要做一个满足60吨位叉车的电机出来。承载能力提升“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一系列相关技术的改进,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这个提升的过程对企业的技术跨越很重要。当你能做60吨时,可能你在10吨、20吨的领域就能对别人形成“降维打击”。

西门子公司也有这个理念,他们做一个加工设备,最早的时候可以加工2米长的导轨,后来一直将设备加工能力做到10米、20米。他们当初还不知道这些设备可以用在哪里。但是现在,大型的工业母机需要了,西门子的加工设备有“用武之地”了。

很多创新研发是不会马上就能应用。但企业在有余力的时候,就要去做一些暂时还没用的事情。德国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华为也是这样。嘉腾也是一直学习德国企业,学习华为的思维方式。

两年前,我们就立项研究60吨位叉车,现在已经进展到样机制造阶段,制造一台样机需要超过2000万元投资,但我们坚信这些投入是值得的,未来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作者系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专题推荐

进入关怀模式